第四章 灵佑收名徒-《神机道士在大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灵佑收徒的仪式就要开始,这是本次法会最后的一个环节。

    云玄素和王都都被引到裴识等达官贵人的后面,只给她们安排了蒲团,其他从人跟那些信士一样直接坐在草地上。

    到处是信众,都很安静地跪坐祷告。

    郭弘也在从人中,看着慧寂这些熟悉的对手忙忙碌碌。

    他其实对当初劫杀过自己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恨意了。

    王都都悄悄拉住师父的手,小声问道:“这位裴郎为什么好好的官不做,竟然要去当和尚?”

    云玄素有点受不了这个小徒,道:“有什么话回房再说,从现在起闭上嘴巴,多说一个字,回去抄一遍经文!”

    王都都轻轻撩起面纱吐了吐舌头,向师父做个鬼脸。

    灵佑这时已经进入法堂,在正中坐定,对身旁侍立的洪諲说道:“你去把裴三郎引来。”

    “是,师父。”洪諲躬身告退。

    各地来的高僧披着袈裟依次坐在左右,他们身后是几十个诵经的弟子,法堂中梵音不绝于耳。

    这是佛门的收徒仪式,所以裴识、王居方等官员都坐在堂外阶前第一排的蒲团上。

    禅院的房屋非常朴实,如同寻常村落中的居舍。

    四周的禅人都鸦雀无声,这时远处传来细碎的脚步声,由远及近,云玄素举目望去,只见刚才离去的僧人带着一名白衣男子缓步走来。

    这男子二十多岁年纪,面颊清瘦,五官端正,双目如电,眉眼相貌与裴休有八分相似,留着淡淡的髭须,披散着一头黑发,白衣飘飘,走路的姿势竟然有几分潇洒出尘之意。

    这人正是裴休第三子裴?(bi,通“弼”)。

    他走到裴识面前,行礼道:“堂叔,今日小侄出家为僧,当光大教门,弘扬佛法,普度众生。”

    裴识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裴?又走到特意从长安跟来的母亲陈氏面前,磕了三个头,道:“母亲大人,孩儿不孝,父母养育厚恩,只能来生再报了!”

    陈氏一边用手帕擦着眼泪,一边说道:“三郎,且在这里安心修行,为娘会常来探望。”

    裴?再看向一旁的两位兄长裴弘和裴弢,叩首道:“大兄、二兄,以后还请代弟弟堂前尽孝。”

    裴弘和裴弢扶起弟弟,三人又说了几句,裴?转向裴澈,说道:“大兄二兄苦读多年都没有中进士,堂弟一向聪慧,我裴家这一代就看你了。”

    裴澈眨着眼睛说道:“三兄放心,我会帮着孝顺二伯的。”

    唐朝人把父亲称为哥,所以不会出现大哥二哥之类的话。

    王都都看到裴澈,眼睛又闪出小星星,这个小弟弟长得好漂亮,像个女孩子一样,真想过去摸一摸。

    她轻轻啊了一声,突然想起多说一个字就要抄一遍经文,赶紧用手捂住嘴巴。

    云玄素睇了女徒一眼,知道她又犯花痴了,不过这个裴家的小孩子确实好看。

    裴?又走向几个来观礼的旧友,其中为首的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书生,口中叫着裴?的字,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:“文德,你呀!”

    “复愚兄,人各有志,祝兄台举业有成,明年高中!”

    此时已经是五月,唐代的科举定在每年的正月,称为春闱。

    裴?的这位好友名叫刘蜕,字复愚,是潭州名士,自号文泉子,文章奇诡岸杰,经常出人意料,他果然应了裴文德今日之言,在明年(大中四年)中了进士,由于他是第一个中进士的湘中本地人,被时人称为“破天荒”(刘蜕之前中进士的人原籍不在这一带,都属于北方移民,这也是破天荒一词的来历)。

    刘蜕的家就在潭州城中,与裴文德同窗两年,裴?中进士后经常提点刘蜕,可以说是相交莫逆。

    刘蜕在潭州的家后世称为蜕园,是民国史学家陈寅恪出生之地……

    裴?随父亲会昌三年到潭州,在这里结交了不少文人,这时一一叙话完毕,才跟着洪諲走入法堂,来到灵佑面前行礼跪下。

    灵佑问裴?道:“你还有疑惑吗?”

    裴?略一沉吟,问灵佑:“什么是道?”

    “无心是道。”

    裴?摇了摇头说:“不懂!”

    灵佑摸着白胡子说道:“要想明白,还是去问那个不明白的好。”

    裴?面露困惑,道:“谁是那个不明白的人?”

    灵佑哈哈笑道:“不是别人,正是你自己。”他接着又说:“你的心就是你的佛。如果向外求得一知半解,当作禅道,却不相干。而且还污染了你的心田,所以说向外求道,是背道而驰。”

    裴?喃喃自语道:“不假外求,唯心是道?”

    灵佑笑道:“孺子可教,今日便剃度,传你衣钵!”

    说着他站起身来,从弟子手中取过剪子,将裴?披散的黑发剪去,旁边有剃头的僧人过来,将剩下的短发剃光。

    元朝以前的和尚是不烧戒疤的。

    慧寂将一套僧衣和斋钵捧上来,灵佑接过去,郑重地递到裴?手中。

    当年禅宗初祖达摩传衣钵、法器给神光大师,并为他取法名“慧可”,慧可遂成为禅宗二祖。

    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,将衣钵作为信物,这就是“衣钵相传”的来历。

    裴?今日不仅是剃度,而且还拜灵佑为师,可以得到衣钵,一般僧众如果没有得到灵佑的认可,即使剃度也不能得衣钵。
    第(2/3)页